推荐几个历史相关的吧
抗战史
昨天是“七七事变”86周年,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抗战史,可以看一看下面2个网站
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
https://http://www.modernhistory.org.cn
只是在线阅览直接打开网站就可以使用,如果准备把资料下载到本地、可以注册一个免费账号(注册满24小时后,每个账号每月可下载2000张图像)。
要查晚清民国报刊资料,一般首先想到的是上海图书馆推出的“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833—1949)”,不过这是一个商业收费数据库,“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上的期刊数据不能说有前者全面,但也足以满足普通历史爱好者的检索需求了。
以长城抗战的喜峰口大捷为例:
白台子有日军储存的弹药,用彼弹炸彼器,正好。山炮、坦克还有汽车皆被破坏,沦为废铁,弹药库则被焚之一炬。一时间,「火光熊熊,爆炸声 声」,着实热闹得紧。
除了老炮兵,赵登禹还没忘记带上记者,以上壮观景象都用照相机摄此存照,带回与大家共赏。「打砸」完就是「抢」。偌大的一座野炮固然难以携带,但上面的炮镜和炮栓都是好东西,花再多钱都不一定买得到,全部成为了战利品。
这就是著名的喜峰口大捷。
以“喜峰口”为关键字进行检索
结合喜峰口战斗的发生时间(1933年3月12日至3月24日),便可以找到以下内容:
读当时的期刊报纸,不仅能了解当时的战斗情况,还可以了解同世界线下的其他重大事件:
当然,除开期刊资料外,平台还提供了很多抗战时期的数据、档案等资料,比如东京审判的完整视频: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
https://http://www.jacar.archives.go.jp/
前面“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是站在我方视角提供的史料,这个网站则是敌方视角的史料。所以网站默认是日文,虽说站点有提供英文版可供切换,但也仅限界面,可能直接用带着部分汉字的日文版看起来还会更方便一些。
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网站目录结构,就抗战史研究而言,只需要关注「防衛省防衛研究所」下的开放资料就好:
侵华日军分陆军、海军两个系列,这俩相互之间还不对付,可以看到,这里防务省下目录也是按「陸軍」、「海軍」两大类来分的。
重点看「一般史料」就好,这里继续展开「陸軍一般史料」:
可以看见基本是按地域进行的划分,资料覆盖的时间范围不仅是八年抗战,而是涵盖了日本陆军从19世纪末至二战结束这段时间内的几乎所有军事行动。
如果关注点是1937-1945这8年,那基本都在「支那」目录下,继续展开「支那-支那事変」,对应到的就是在中国大陆的作战行动档案:
依然是按地域划分,其中「北支」、「南支」分别对应华北、华南战场,「全般」是一些不那么好按地域划分的档案资料,可以理解为杂项吧。
好了,目录结构介绍完了,下面还是以前面介绍的「喜峰口大捷」为例,来看一看战报资料要怎么找。
首先找到长城上与29军对垒的鬼子部队番号:
29军的对手是服部第14混成旅团。这个旅团曾在东北与马占山交战,直到马占山退入苏联境内时,仍在后面穷追不舍,但一场喜峰口大捷,让它从此跌入谷底
根据喜峰口战役的时间,我们同时查到,这一年是日本的「昭和8年」,接下来根据时间、地点(喜峰口当时归宿热河,被小日本划分为满洲)、对手信息,可以翻到下面这份报告:
可以在右上选择时间排序,然后挑选喜峰口战役时间范围的,比如书上说的3月11日这天的夜袭:
3月11日,是29军进入喜峰口的第三天。
深夜11点,长城内外飘起了雪花,到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好汉们出发了。
在向导的引领下,赵登禹率队从关内潜出,沿着一条隐秘小道向白台子摸去。
夜袭部队均为轻装,但有一样东西却不能少,那就是口袋,不做其它用途,就为了装鬼子的脑袋,回去发奖金可就靠这个呢。
选择3月11日这天的战报,点击「閲覧」,直接打开的是当时小鬼子对战手写战报的影印件(右上可以选择格式下载至本地查看),翻译软件用不上,不过不用怕,因为昭和年间日文占比超级高,所以认真去读还是能读懂的,当然,如果能学上一点儿日文就更好了:
注意看红框框、框出来的地方,这里也提到了当天晚上的喜峰口夜袭,继续往后翻可以看见一些敌方视角的战斗过程描述以及部队损失记录(有些日本字夹杂其中,看不明了了):
上面14旅团、旅团长这份就尽写字了,还有的会给配上类似战场地形等高线图、战场态势图等,对于还原当时的战场细节也是有很大帮助:
科举史
中华科举库
http://kjk.wenjinguan.com/
可以选择元、明、清三代进行科举数据的检索
使用很简单,就是输入关键字「检索」就是了,比如说范进,不过这里主要的一点是需要使用繁体中文:
从数据项上来说可以看见可以看见有范进的乡试科次、殿试科次以及成绩。根据《儒林外史》第七回,后来范进倒是确也中了进士:
周司业然后与范举人话旧道:“学生前科看广东榜,知道贤契高发,满望来京相晤,不想何以迟至今科?”范进把丁母忧的事说了一遍,周司业不胜叹息,说道:“贤契绩学有素,虽然耽迟几年,这次南宫一定入选。况学生已把你的大名常在当道大老面前荐扬,人人都欲致之门下。你只在寓静坐,揣摩精熟。若有些须缺少费用,学生这里还可相帮。”范进道:“门生终身皆顶戴老师高厚栽培。”又说了许多话,留着吃了饭,相别去了。会试已毕,范进果然中了进士。授职部属,考选御史。
再换一个出名点儿的,比如说李鸿章,可以看见更完整的信息:
中国国家图书馆
http://http://read.nlc.cn/user/index
如果前面网站没有满意的搜索结果,还可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通过关键字:鄉試、登科录等来捞影印资料:
不仅能找到各类乡试、会试的成绩单,甚至还有硃卷(誊录人员用朱笔誊录的考生试卷):
考古发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
https://www.eyearbook.cn/index
打开后首页就有「中国考古学年鉴」的入口,提供了自2014年起的历年考古年鉴:
每一年的年鉴体例都是一样的,分为九篇:
对于一般历史爱好者而言,可以重点关注其中的「第一篇 考古学研究」:
这里是以时间朝代为维度,收集整理了当年的所有考古发掘简报(考古资料对外刊布的流程是,一般先在专业期刊上发布简报,然后再出版单行本的正式报告。),比如如果你对新石器时代比较感兴趣,可以点击进入查看详情,内容大致是下面这样的:
在简报中对于遗址位置、环境、发掘概况、文化属性、出土文物等有简要的报道,在看完后,如果恰好是你最近感兴趣的方向,比如上图中的龙山时代遗址——陕西延安芦山峁,那可以用遗址作为关键字再去知网上捞一捞,只要时间不是太近,通常就能捞到对应详细的考古报告:
接下来就可以在线阅读了:
甲骨文数据
缀玉联珠
http://http://www.fdgwz.org.cn/ZhuiHeLab/Home
这里首先要整明白一个名词——「甲骨缀合」,因为甲骨都是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的老古董、即便埋入前因为用于占卜,各种钻孔、火烧、不出裂纹不罢休,所以在目前存世的甲骨中有大量这样已经破碎的碎片。把这些破碎的碎片再度拼合在一块就叫「甲骨缀合」。
不过不像一般出土的陶器、青铜器等物件,即便是碎片考古学家通常也掌握着第一现场,可以对碎片直接上手完成修复。甲骨缀合的难点在于,甲骨文被出土发现的时间太早了、先是被用作药材,后被发现价值后又被古董商大肆收购,导致同一甲骨的碎片被散落收藏于各处,所以做甲骨缀合的研究人员往往是对着拓本进行,就像是下面这样:
那么问题来了,当你费心力,好不容易完成了两篇甲骨碎片缀合、高高兴兴拿去给导师说的时候,被告知前人已经做过了,那是不是要吐血了……
复旦开放的这个信息库就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也有点儿类似于论文查重吧?就是让你可以动手前可以先看一看是不是前人已经做过了,免得到头来白费功夫。
以前非数字时代的做法可能是经常关注各研究所发布的最新缀合信息,然后抄录下来,以备后续查询,现在只需要通过著录上的甲骨片号就可以方便看是否有前人的劳动结晶了,以前面示例的甲骨缀合图片为例:
如果某个拓片已经有人缀合过了就可以在这里查询到了。
殷契文渊
http://jgw.aynu.edu.cn/ajaxpage/home2.0/index.html
前面的站点可以查找甲骨文的缀合信息,这个站点可以查看甲骨文拓片
比如在搜索框直接点击搜索按钮可以查看站点收录的甲骨著录列表:
随便点击进入一个列出了该著录下所有的拓片信息,微信扫码后支持高清大图的下载:
同时也提供了“缀玉联珠”信息库类似的缀合查询,不过在信息的更新及时性上稍差,可以两者结合来使用:
转载 · 知乎作者:陈勇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9633765/answer/3108956910